由盛夏到初秋,上海垃圾分类新规已实施将近2个月,却依旧热度未减。垃圾分类该怎么来?成了每个人都不应躲避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绿色地球”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大力提倡“互联网+”的时代,它通过连接直接用户和回收企业,成为了垃圾回收链条中的“科技拾荒人”。

从初步建立到获得新生,“绿色地球”对科技拾荒模式不断创新完善,由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覆盖了成都市44.0 万家庭,1787 个小区,共回收了1.21 万吨可回收物。

只是“绿色地球”始终没能走出成都,它仍在寻求变革以摆脱局限性。为了垃圾回收,“绿色地球”从未停下脚步,而我们,又怎能只是旁观者?


虽然没在上海生活,但最近也跟着上海的伙伴们一起“闹心”垃圾分类。说起来,除去逢年过节,小时候最盼的可能也就是家里卖废品的日子了。

图片丨新华网

小时候经常听到吆喝“收~破~烂~”,母亲闻声就遣我去拦着收破烂的老大爷卖掉废弃的饮料瓶、纸箱子。骑着小三轮的老大爷用把它们用绳子捆好,用那磨的发亮的秤杆一约(yao),嘴里念着几斤几两几块钱,然后一把零钱就递到了我手上,虽加起来不过块儿八毛的却成了我可以任意支配的零花钱。

后来,搬了新家,住了高楼,收破烂的人进不来了,家里也没地方存放破烂旧货,慢慢的记忆中便没了那卖破烂的场景了。这些未被回收的饮料瓶,废纸箱等等也都伴着生活垃圾一同丢进了垃圾堆,一起成了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

垃圾回收现状

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统计,我国每年产生近10亿吨垃圾,其中生活垃圾产生量约4亿吨,建设垃圾约5亿吨,餐厨垃圾约1000万吨。而城镇生活垃圾还在以每年5%-8%左右的速度递增。而垃圾利用率并不喜人。2006年至2011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从12.1%上升至17.0%,随后出现下降趋势,2015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下降至15.6%。垃圾围城正在给中国的城市敲响警钟。

我国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测算结果(2006-2015年)丨中国环境管理

垃圾回收是从资源源头进行分离,减轻处理垃圾负担,提高资源利用率。目前我国垃圾回收的最大主力军仍是个体拾荒者。传统行业的垃圾回收流程为:消费者——个体拾荒者——废品回收站——回收企业——二次加工利用。

科技拾荒者——绿色地球丨中国报告网

只依靠拾荒者进行的垃圾回收具有太多的偶然性,垃圾能否被回收取决于是否被拾荒者带进垃圾回收系统。在大力提倡“互联网+”的时代,如何将科技力量注入传统拾荒行业,使得垃圾回收产业更为系统化、数据化成为创业者们的思考方向。

2008年12月,“绿色地球”在成都市锦江区诞生,这是一家专业从事城市生活垃圾单流程回收及资源化的企业。他们通过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等科技手段简化回收流程,为用户自助式垃圾回收服务,打造专业化、数据化、可持续化的垃圾回收方案。简单来说,绿色地球在垃圾回收链条中就相当于“拾荒人”,直接连接用户和回收企业,是科技拾荒人。

图片丨网络

科技拾荒模式三大亮点

1、积分制引导居民参与

借鉴美国社企案例“再生银行”模式,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积分制。

居民通过绿色地球公众号绑定账户,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实名制注册。不同的回收物将会换算不同程度的积分累计到账户当中,积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换取洗衣粉、卫生纸等礼品,也可按照“1积分=5分钱”的标准通过银行卡或是微信账户提现,充分调动了居民的参与度。

图片丨绿色地球公众号

图片丨绿色地球公众号

2、垃圾的“身份证”——用户专属二维码

简化垃圾回收流程,降低参与门槛,实现利用信息系统全程跟踪用户的每袋垃圾。绿色地球为每个家庭账户提供专属二维码,一用户将垃圾分类后,把二维码贴于垃圾袋上,再把垃圾投递到专用垃圾箱,即可进行称重扫描。而凭借此身份证明,每袋垃圾都可溯源,所得积分直接到对应账户。

图片丨绿色地球官网

3、自建垃圾分类物流和分拣体系

绿色地球在小区设置了三种回收方式:

图片丨绿色地球公众号

(1)日常回收:用户把贴有二维码的可回收垃圾投进绿色地球特制的超大回收箱,工作人员收运后统一称重、扫描、积分。

(2)专场回收:用户把大件可回收垃圾拿到小区专场投放,工作人员扫描用户会员卡二维码或输入用户信息,称重垃圾并录入积分。

(3)流动回收:用户可以向工作人员申领易集袋,将家中可回收垃圾放入易集袋,装满后投放至小区流动回收车,称重积分并换取新袋继续收集。

绿色地球每天通过专用回收车将回收的垃圾运往专属垃圾场,由专门工作人员进行分拣、扫描录入,在流水线上进行二次分类,最终对接至正规的再生资源厂家做相应处理。绿色地球通过自建的垃圾分类物流和分拣体系实现了高效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运输以及分类处置,确保来自广大用户的可回收物都能够得到妥善处理。

另外,为了提供精准的垃圾分类信息采集和更好的客户服务,绿色地球自主研发建设了绿色地球垃圾分类跟踪与奖励智能信息系统:WITAS (Waste Intelligent Tracking and Award System ),分析每周参加回收的用户、各小区回收总量等指标,一旦发现某个小区的回收活跃度下降了,工作人员就可以及时去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为了实现垃圾收运的数据化,绿色地球还为收运人员研发了垃圾收运的专用APP,工作人员可以在APP 端查看用户的上门回收信息,合理安排工作内容,将科技完美融入了传统拾荒行业,成为“科技拾荒者”。

发展困境

绿色地球完成第一步垃圾回收需要用户能够正确认识并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处理不好,随后的垃圾处理难度和成本更大。起初绿色地球团队为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在小区楼下摆摊宣传,然而,口干舌燥换来的却是大家的爱答不理,甚至有人把他们当成了骗取个人信息的传销团队。

转机出现在2011年,成都市试点垃圾分类,政府投资两千万购买“绿色地球”3年的企业服务,要求未来三年内,绿色地球需要在成都多个区开展垃圾分类,新区的注册用户必须达到9万户。由此,绿色地球成为成都首个由政府扶持,自主经营的资源回收实施企业,随后绿色地球的发展开始有了起色。

新生

获得资金支持后,绿色地球开始完善更新模式1.0中的问题。

1、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方式更多元

绿色地球开始脑洞大开,花样百出,制作了各种宣传产品:

(1)垃圾分类漫画:

图片丨绿色地球公众号

(2)分类大师游戏:一款分类知识答题游戏。

(3)垃圾分类小百科

图片丨绿色地球公众号

(4)绿色地球会员手册

图片丨绿色地球公众号

(5) 分类垃圾桶

 

图片丨绿色地球公众号

2、走出“舒适圈”,寻求新合作

绿色地球开始扩大了自己的涉足范围,走出小区,寻求与更多地方的合作。

如学校,绿色地球工作人员和环保志愿者定期到合作学校,为师生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讲、垃圾分类互动游戏等。学生还可以到小区参加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的同时也带动家庭参与分类。

又如机关单位。2016 年 10 月,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引入绿色地球的分类服务,开始推行机关单位的垃圾分类。

再如大型公司。2014 年 1 月,绿色地球受到九龙仓国际金融中心邀请,为该项目打造了国内最先进的商业体综合垃圾分类处理方案。

星星之火可燎原

不断地在已有模式上创新完善,绿色地球的成长步伐走地愈发稳健,像是星星之火,从一点、一户、一小区开始不断扩散,形成燎原之势。

截至 2019年 3月,绿色地球已覆盖成都市44.0 万家庭,1787 个小区,总共回收1.21 万吨可回收物。减少砍伐 65541 棵,减少二氧化碳 45615 吨,节约石油 107707 吨。

绿色地球覆盖小区图片丨绿色地球官网

说在最后

有不少人在网上呼吁,希望绿色地球能够扩展到其他地区。然而,从08年成立至今,绿色地球始终没能走出成都。对此,从汪剑超曾在知乎问题“aobag奥北环保公司在成都能比过绿色地球吗”的答复可见一斑:

“而我本人,此前用了6年时间,让绿色地球在成都覆盖了584个小区20万居民,深知很多看似热闹的垃圾分类项目,背后都需要大量政府采购服务的资金,很难做到自负盈亏。这类模式最大的问题是,政府出了钱往往希望立刻看到“氛围”,于是企业投其所好投入大量成本在形式上出彩,而不去考量这样的方式是否合理持久。不管是分类回收箱、积分换礼物、还是社区宣传队,最终热闹是热闹,但账算不过来,只能更加依赖政府采购资金。越拿政府钱,越难摆脱不经济的运营方式,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绿色地球不能自负盈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高成本。绿色地球一个定制垃圾桶顶得上一个普通废品回收站一年的房租,其使用寿命可能就2~3年,还有专车接送,人力成本和信息网构建费用等。如果回收量上不去,投入和产出自然无法平衡,想要发展下去目前依赖政府支持。如果无法与政府达成合作,模式就无法被复制。

汪剑超说:“我国的垃圾分类,需要找到一个成本合理,简单易行的方式,既不能简化为大量铺设分类垃圾桶,也不能转变成一场群众运动,因为不合理的事情都不会持久。”绿色地球想要摆脱自身的局限性,走出成都,不再过于依赖政府采购,必然是要进行一定的改革与创新,关键还是要把成本降下来,把回收量提上去。

就目前的发展来看,垃圾回收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有越来越多的社会企业关注到垃圾回收问题,进行了各种创新和尝试。具体怎么创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路终将还得自己走。未来怎样,我们拭目以待。只希望,未来我们能拥有一个“绿色地球”。


文章来源|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

图片来源|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

网站编辑|瞿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