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6月15日电(记者程露)汽车沿着贵州省铜仁市一条盘山路慢慢行驶,两侧山高坡陡,穿过薄雾,转进路边一所学校。

欢声笑语给原本宁静的山村增添了几分热闹。万山区高楼坪侗族乡夜郎村幼儿园24个孩子的游戏时间到了。

夜郎村幼儿园教师刘芬正在给孩子们讲故事,帮助大龄幼儿做入学准备

这所用闲置小学校舍改造的幼儿园,室外活动场上铺设着青绿色的塑胶草皮,配备了沙池、用废旧轮胎改造的攀爬墙,以及功能多样的大型玩具等。幼儿园内部则分出了活动室、午睡房等功能区。

28岁的幼儿园老师刘芬静静地站在操场上,观察并记录着孩子们的言行举止。她没有指定游戏类型和规则,而是把选择权交给孩子们。

“我现在慢慢学会了解儿童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教育归根结底要以儿童为本。”刘芬说。

刘芬出生在贵州省一个偏远农村。她没有上过幼儿园,离家最近的小学也要走上两小时山路。躲猫猫、玩泥巴是她记忆中的童年游戏。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乡村幼儿园老师曾是她面临的一个难题。

夜郎村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搭积木。

2016年,中国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推出贵州省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项目,预期5年覆盖贵阳、遵义、铜仁、黔东南四地州100所幼儿园近万名儿童。

联合国儿基会儿童发展与教育专家陈学锋说,项目拟探索一套提高中国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模式。

“中国学前教育2010年以来发展迅速,中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陈学锋说,在铜仁,教育部委派了学前教育专家,定期深入扎根幼儿园,同时在当地建立教育资源中心,与教研员及幼儿骨干教师一起开展教研活动,建立学前教育指导机制。

2014年成立的夜郎村幼儿园是贵州省铜仁市25所项目示范园之一。学前教育专家每月都会到此蹲点指导。

刘芬利用教育部和联合国儿基会组织专家编写的入学准备故事,整合语言、数学和社会性领域的学习内容,通过游戏方式,帮助大龄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自由游戏时间,夜郎村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玩耍。

在自由游戏时间,她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她作为观察者,只有当孩子有危险或需要帮助的时候才介入,或者平行介入和他们一起玩游戏。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何浩是项目组培养的本地专家之一。他说:“曾经很多幼儿园走极端,要么放养孩子,要么对孩子进行高控制。连选择权利都没有的游戏不叫游戏。”

2013年,铜仁市开始实施乡村幼儿园计划,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闲置校舍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在符合规划和安全要求等前提下优先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乡村幼儿园1615所。

铜仁市辖10个区县,其中7个是贫困县。为了让山里孩子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学前教育,政府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明确自2017年起,学前教育投入占教育财政投入比例不低于5%。

4岁的周宇程是夜郎村幼儿园24个学生之一。他出生不久,父母为了生计到浙江温州务工。他从小跟着祖母刘桃秀一起生活。“如果村里没有幼儿园,我们就得每月花一二百元包车送他到乡里上。”50岁的刘桃秀说。 

教师刘芬正在引导夜郎村幼儿园的孩子们在涂鸦墙上画画。

在夜郎村幼儿园成立前,整个高楼坪侗族乡只有高楼坪中心幼儿园一所幼儿园。“最多的时候有280多个孩子,超过了我们的负荷。”园长张欧说,“有了乡村幼儿园以后,中心园的压力减少了很多。”

当时,上幼儿园对于周宇程这样的留守儿童并不容易。除了学前教育资源有限,从村里到乡幼儿园要骑20分钟摩托车,有的家庭困难的孩子干脆和祖父母待在家里不上幼儿园。

“乡村幼儿园解决了铜仁农村地区近5万名学龄前儿童无园可上的难题。”铜仁市教育局学前办主任张纯华说。据统计,铜仁市乡镇以下农村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3年的45%提高到现在的87.6%。

张纯华说,不是硬件越好教育就越好。“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项目的介入,帮我们提高了软件质量,解决了整体提升乡村学前教育质量的问题。”

夜郎村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搭积木。

每月有两天时间,刘芬要到高楼坪中心幼儿园参加集体备课,主要对上个月师幼互动、儿童发展等环节进行研讨、反思,并制定下个月计划。

在项目组的帮助下,中心幼儿园建立了资源中心,与辖区内4所乡村幼儿园共享包括4000多册图书以及教学用品等资源。平时,教研人员还通过电话、微信和QQ群来指导乡村幼儿园老师的工作。

张纯华认为,资源中心的集体备课可在短期内解决幼儿园老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从长期看,这将改变他们的教育观,让他们变得更加专业。

“乡村幼儿园老师数量有限。我们现在能改变的就是提高老师素质,在有限资源环境下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何浩说。

转自新华社
图片来自网络
网站编辑: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