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 | 欧洲慈善网络会议 搭建慈善的春天

据《Alliance》杂志报道,比利时博杜安国王基金会将于近日召开名为“推动欧洲慈善发展”的会议,约有500多家欧洲慈善机构代表参会。会议协办方包括欧洲基金会中心网、欧洲公益创投协会、欧洲基金会网络、欧洲慈善研究网络等多家机构。比利时女王将致开幕词,前欧洲理事会主任与欧洲政策中心主任将致闭幕词。

该会议是博杜安国王基金会慈善的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推动欧洲慈善的发展,强调慈善对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补充作用。与会者将讨论慈善界最新思潮、工具和方法,促进欧洲慈善的发展。讨论的议题包括欧洲慈善的前景以及数字公民社会的发展潜力与责任。

 

非洲 | 第三部类研究国际学会(ISTR)非洲区域会议在加纳召开

6月21-24日,第三部门研究国际学会(ISTR)非洲区域会议在加纳首都阿克拉莱贡加纳大学商学院召开,会议承办方为西非公民社会研究院。此次会议主题是“非洲民间社会与慈善——背景、矛盾及可能性”,南非约翰内斯堡金山大学名誉校长阿达姆·哈必布教授就非洲慈善捐赠的情况发表主旨演讲。

 

印度 | 印度非营利组织为什么擅长规模化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和印度知名慈善基金会Dasra、美国桥距小组组织(The Bridgespan Group)发布了第二本《印度影响力》。该书探讨了印度资源供求不足的张力,以及这一情况如何促使印度非营利组织成功地实现规模化。

题为《印度非营利组织为什么擅长规模化》的封面故事,主要分析了20家印度非营利组织成功规模化的经历。这些非营利组织的领导者在思考和行动上有5个共同之处:既保持专注又富有弹性;寻求与政府合作;从出其不意的资源中发现人才,降低成本,即使服务很多人,也要激发每位参与者的慈悲之心。该书还收录了对印度知名慈善家拉丹·塔塔的专访、《基于性别视角的资助新方法》等文章。

 

国际研究 | 慈善组织分类新方法

据Charity Digital News报道,英国慈善咨询机构NFP协作(NFP Synergy)发布关于慈善组织分类新方法的专题报告。

研究表明,慈善组织有六种不同类型的收入/支出模型,或者说六种基模。这种分类便于让慈善组织和捐赠人了解不同类型慈善组织的基准,以确保对某一慈善组织的评判是基于与其收入和支出水平类似的组织的对比。

这种新的分类方法分析了2500家收入超过500万欧元的慈善组织。尽管有的慈善组织属于几种基模的组合形式,但大多数慈善组织只有一种主导的基模。这六种分类方案按照慈善组织的数量多少依次排列如下:承包方/服务提供方、联合信托、交易方、 投资信托、筹款方、遗产筹款方。

NFP 协作的乔·萨克斯顿指出:“我们的分类方法体现了不同慈善组织在财政、员工数量、最高工资、捐赠收入和公益支出的占比上的差异。我们希望这种分类方法能让人们明白,虽然属于同一个法律形式,但这六类组织在收入和支出方面截然不同。

 

国际研究 | 美国社区基金会的国际捐款

根据《Alliance》(6月份)报道,不论规模、类型、地理位置,各国的社区基金会正逐渐仿效美国社区基金会国际捐款的做法。美国基金会理事会与基金会中心于2016年5月曾发布一份报告,分析了美国一些知名社区基金会的国际捐款做法。该报告首次对美国知名社区基金会的国际捐款项目进行分析,使现在的机构对“社区”的概念更广泛、更细致入微。

该报告显示,2014年,报告遴选的美国知名社区基金会中,85%的社区基金会每年都至少开展一项国际捐款项目,高出2002年的67%。国际捐款金额也逐年增加,2010至2014年期间捐款金额翻了一番,2002至2014年期间,美国社区基金会有记录可查的国际捐款金额超过13亿美元。报告还包括捐款数据分析及定性访谈,重点突出美国五大社区基金会如何开展国际捐款项目。

 

美国 | 科技巨头与非营利组织合作探索人工智能应用

据《非营利季刊》报道,人工智能伙伴关系联盟宣布,包括eBay,Salesforce在内的8家公司和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新西兰人工智能论坛在内的14家非营利组织成为联盟新成员。2016年9月,互为竞争对手的谷歌、脸书、亚马逊、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和微软共同创建了人工智能伙伴关系联盟,旨在通过人口智能解决社会问题。2017年1月,苹果公司和6家非营利组织加入该联盟。

人性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人工智能伙伴关系联盟旨在解决透明、安全、隐私、价值、伦理等问题,同时提供一个公开包容的讨论和参与平台。人工智能面临的挑战包括算法的公平性和潜在的偏见。这些挑战需要跨学科跨部门的合作。人工智能伙伴关系联盟中的这些机构表现出了值得称赞的社会责任和领导力,这些商业对手们在人工智能问题上没有拼的头破血流,反而与主要的非营利组织一起合作,确保未来的安全发展。人工智能与核武器一样,它的未来取决于谁控制它,以及它能否被最终控制。

 

美国 | 芝加哥大学医学院获1亿美元捐赠

芝加哥大学医学院获得1亿美元捐赠,这是该学院目前接受到的最大一笔捐赠。捐款由两部分构成,半数来自美国Duchossois集团首席执行官Craig Duchossois及夫人Janet,另外一半则出自Duchossois家族基金会,该基金会由Duchossois家族的三代成员构成。这笔资助将主要用于研究人体免疫系统、体内细菌及遗传三者如何协作,保持人体健康。Duchossois家族希望这次捐款能帮助激发医学领域的重大变革。

Ashley Duchossois(左),Craig Duchossois(右)

 

捐赠研究 | 千禧一代年龄越大就越爱做慈善

6月25日,邓汉姆咨询公司(Dunham+)在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开展一项研究,并发布了一份题为《出人意料的千禧代慈善家》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千禧一代(1982至2000年期间出生的人)已经超过婴儿潮一代(1946至1964期间出生),成为人数最多的群体,了解他们的捐赠行为和习惯变得更为重要。

研究发现,美国的千禧一代与X一代(1965至1982期间出生)和婴儿潮一代在两个方面较为相似,均能体现个体愿意为他人付出:致力于志愿活动、定期参加宗教服务。2016年美国千禧一代的平均志愿服务时长为40小时,高于X一代(服务时长34小时),与婴儿潮一代持平(时长41小时);就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宗教服务的人数占比来看,千禧一代、X一代及婴儿潮一代几乎一致,分别为25%、27%及28%。71%的美国千禧一代计划明年继续参加宗教服务,22%的千禧代计划加大服务力度。

目前, 与上一辈相比,千禧一代的慈善捐款数额较低。以2016年为例,千禧一代美国居民给慈善机构的平均捐款额为580美元,而X一代的数额为799美元、婴儿潮一代为1365美元、沉默一代及之前(1945及以前出生)的数额为10293美元。但是,随着年岁增高,千禧一代更乐于做慈善。造成目前平均捐赠额较低的原因可能来自工作和教育贷款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