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自古便在老夫子,士大夫看来是个有辱斯文的话题,虽然孔夫子曾说过“食色性也”。

但总体来说,中国上下几千年来,性知识是个常常勾起人好奇,引人侧目却又讳莫如深的东西。古有春宫图,房中术,达官贵人的情趣工具,但都被视为旁门左道,多见于野史秘闻中。

随着西方启蒙运动,女权运动,思想解放的浪潮兴起,人们对于性的态度渐渐不那么好似洪水猛兽一般,而是成了可登大雅之堂,放在台面上说的事情。人们也渐渐允许对“性”调侃,对性知识进行科普性的传播。至少这在西方国家已经被当做从小学就该教授的一门严肃学科,由专业的老师讲授。

在美国的小学生行为守则中有一条“不允许随便被陌生人抚摸触碰裆部和胸部”,而我们的小学生还在纠结和男同学不小心亲了嘴巴是不是会怀孕啊,之类的可笑又可悲的情况。

在发达国家,从小教育灌输孩子基本的性知识,不但是让他们了解自己,有了男女的基本两性观,也是教会他们在成长的路上如何避免“色狼”的侵害,学会保护自己,一旦在面对性侵时该如何自救,做出反应。

而在中国,更有甚者,女生第一次来了月经,俗称“大姨妈”,由于家长老师从不讲这方面的知识,有的女生一个人躲着女厕所里不敢出来,当被同学发现悄悄把沾满血迹的卫生巾扔到垃圾桶时,还会被说三道四,像得了病一样。有的女生在青春期经历这些时,常常伴随着不小的抑郁症,觉得自己好像跟别人不一样了。然而在西方国家,当第一次来生理期时,少女们闺蜜们是会为此开party庆祝的,因为这标志着他们开始迈向成年,成长的关键一步,至少是不会羞于启齿的。

除此之外,现在不少大学女生常常被爆出被导师,自己的大学老师性侵多年,一直隐忍不说,在饱受兽行摧残绝望轻生的例子,还有一些年轻的公司女员工被自己的老板上司潜规则,也是最后不了了之,以至都结婚生子多年被自己的丈夫知道有过这么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不知怎么办才好,想不开最后离婚自杀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当我们回头来细看这些悲剧时才发现,原来早在他们成长的路上就为他们的今天埋下了可怕的隐患。他们一心读书竟不知象牙塔中也有披着人皮的魔鬼,在面对性暗示潜规则时彷徨无措,没有基本的应对概念。而这一切本应该从小在学校就该习得的常识,或者家长应该在有意无意间引导的基本的自护和性别定位。可见目前中国的性教育是有多么的匮乏。

作为一个90后,想想自己小的时候其实也不算完全没有性教育课,当时是被称为“安全与卫生教育”,然后是男女分班上,总共就两节45分钟的课,一趟下来,大伙儿出来脸上反倒多了几分诡异的笑容,看看隔壁出来的女生眼神都不一样了。要说学到了啥,如今想来还真没有,就记得两个画面比较深刻:

一个是画质极渣的动画,放了精子是如何进入阴道,在子房输卵管中的卵子受精,然后着床。后来高中上了生物课就觉得就那么回事儿,当时看了没看懂。

第二个是打了马赛克的一个小孩脱下裤子上厕所的视频。对于懵懂无知的孩子,这种刻意分开,严禁互看的所谓性教育,感觉与本为破除偏见愚昧,破除男女羞耻的神秘感,透明科学的的性教育背道而驰。我认为,性教育就不应该男女分开上,因为性本关乎男女,哪有只知男不知女或者只知女不知男的呢?

其实中国性教育的缺失,不但体现在基本的生育或浅显的性知识,更严重的缺乏是告诉孩子什么是爱情,告诉他们如何为爱!

我认为这直接导致了如今社会上所谓渣男渣女现象横行的一种重要原因,人们的爱情观是畸形的,不懂得如何关心人,更不懂得如何对一个你爱的人去负责,最后大到一个家庭。

我一直强调性本关乎男女,尤其是男女谈恋爱的过程交流,一个从小懂得如何与异性打交道的人他的情商一定不低,反之一门心思只知读书,到了大学本科四年下来才慢慢懂得何为谈恋爱的话,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因为他错过了人生最美好的享受恋爱,学会与异性交往的机会,这也将直接会对一个人将来择偶、判别真爱造成一定的干扰。

这其中,中国的家长要背负一定的责任。当然我们不能全怪我们的父母,毕竟我认为从80、90新生代的父母会开明得多,会越来越进步。他们不再像他们的父母辈有经历过文革对人性的禁锢,没被带过精神的镣铐,也没系上过猩红的贞洁带。

“最近又拉去被相亲了吧?”这怕是当下不少年轻人的朋友同事之间,最流行的互相调侃的问候语了吧。也是现在不少年轻人无比头疼又不愿面对的一个话题——相亲。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之中,面对着每天高节奏的生活压力没有太多自己可支配的业余生活,生活圈子窄没机会认识到更多的异性这些都是导致现在年轻人“终生大事”难有着落的原因,但在相亲现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一环角色的其实是家长们。

直到最近我才突然想通,觉得当年家长们口口声声说的“反对早恋”是多么的有悖人性与常识,男女互有好感,异性相吸这难道不是自人类进化以来最本能反应吗?只要能做到发乎于情,止乎于礼,再加以循循善诱,男女之间互有好感又有何不可。

男女之间其实有时仅仅是互有好感,做个普通朋友的意思,但在小时候往往会被父母老师夸大化,妖魔化。并且觉得男生女生之间的“早恋”就是“变坏”的开始。然而最近一个非常可笑的现象是,当年那批反对早恋的家长,如今开始张罗着给儿女相亲了。而他们的孩子却不愿意或者不具备独立地寻求与异性沟通的能力。读书时不给谈恋爱,子女大学毕了业就想他们马上成家立业,这是机器人吗?

此之悲,孰之过?性教育的缺失谁来背锅!

撰稿 | 罗健鑫
校对 | 周家颖
编辑 | 陈明月
网站编辑 | 朱若云(图片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