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因为对养老方向感兴趣,学校便推荐我去纽约市切尔西NORC做社工实习,那是我第一次见到NORC(Naturally Occurring Retirement Community,中文称自然形成的退休社区)。这段实习经历让我对NORC有了亲身体验,对养老服务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初入NORC,我就被分配协助准备一场NORC居民聚会。见到一位右手残疾的老人用左手去搬动椅子,我下意识地直接上手扶住椅子,老人却很冷漠地回了句:“不用了,谢谢!”然后他自己毫不费力把椅子搬了下来。

直到现在,我依然能回忆起他的口吻和表情,不能理解他怎么会对我的一番好意表现出一脸冷漠,但是之后在NORC的实习经历帮我解开了这个谜团。

NORC是什么?

1980年代中期,纽约圣文森医院的老年社工Fredda发现有好多住在Penn South公寓的老人因为跌倒、认知障碍、糖尿病、缺水等原因进了急诊室,而这些紧急的情况本可以在发生前及时预防。经过调查,Fredda发现Penn South这个总人口为6200人的社区竟然居住了5000多位老人,其中大多数老人没有配偶及子女照顾。Fredda认为,如果在危机发生前,老人可以就近寻求到专业的支持性服务,会大大减少在家养老的风险。于是在1986年,她创建了NORC专业服务支持模式。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Hunt,Arch以及Ross教授将NORC定义为一个原先没有为老龄化做准备且一半以上人口为60岁及以上的社区,其形态可以是一栋公寓楼、小区,抑或一整个小镇。初看时,可以简单地理解其为一个地理性概念,但其内涵远远超越于此。

在家中还是去机构?相信大多数老人还是愿意选择“就地养老”,尽可能在原先的家里、社区生活下去。在倡导“就地养老”的背景下,美国探索出了发挥老人及社区资源和优势的创新养老模式——NORC。

NORC是由社区居民、居民自治委员会以及其他社会服务机构及健康服务机构组成的合作伙伴模式。

NORC有什么服务?

在NORC中,老人与社区之间互利共惠,老人不仅仅是被服务者,也是服务提供者

一方面,不论老人的能力、天赋、兴趣或需求多么不同,他们都可以就近在专业的支持服务项目(SSP,全称为Supportive Service Program)参与小组活动,获得个性化社工服务以及健康照护服务,例如疫苗接种、疾病筛查、生命体征监测等等。同时老人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回馈所在的NORC社区,老人是社区的合作伙伴,既主动发声,提出问题及需求,同时发挥自身的优势参与社区建设,重塑社区。

NORC的优势

正如Fredda所说:“我们所要实现的是将讨论的重心从如何长期护理转移到如何长期生活,并且改变以往的认知,了解到即使老人很老,很虚弱,他们也有在社区里可以承担的角色。”

开篇我有心帮助那位长者却不被领情,在不假思索出手帮助的行为背后,是传统的“敬老”文化——老人年纪大了,不适合/不能去做……所以作为后辈应该去帮忙。深挖一下,其实内心的想法是:老意味着弱。当工作人员不注重个体差异情况,带着预判观点去服务老年群体时,很容易忽略老人自身还具备的能力及优势

在我看来,NORC的优势在于侧重于挖掘老人身上的智慧以及经验,同时也为老人创造实现他们潜力的机会。老并不意味着无用,老也不再仅仅是负担。

2015年,我所在的NORC举行了一次potluck(一种团体聚餐,参加聚会的每个人需要带一个菜)。一位华人奶奶照常坐在她的轮椅上,旁边跟着的护理员手里则多了一份锡纸盒包装的钵仔糕。

护理员对我说:“奶奶昨天就开始忙着准备今天的糕点了。”虽然她坐着轮椅,需要护理员的陪同,但这些“限制”阻挡不了她参与社区活动、回馈社区的热情。他们依然能够发挥余热,体现自身价值,为社会付出能量。 

社区需要老人的参与

2010年后,我国养老模式逐渐转型,通过向发达国家学习,不论是在机构或社区照护领域,均涌现了很多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新型服务提供者注重综合评估,通过评估老年人的功能水平,确定老人合适的服务级别,进而设计个性化方案以满足老人的身体、心理、社会层面的需求。

上述模式与NORC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通常认为老年人是弱者,是被服务者,是要被“敬爱”的对象,根源来自与他们只看到老人丧失或缺失的功能,认为无需从老年群体中挖掘优势。

作者 | 赖晓馥
整理 | 林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