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素食作为一种饮食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你对“素食”,知多少?

1、“素食”文化追溯

根据素食种类分类,一般将素食分为三类:

  • 全素素食,即食物只包括粮食、水果和蔬菜等植物性来源;
  • 奶素食,即除植物性食物外,还包括牛奶等奶类食物;
  • 奶蛋素食,是指在前两者基础上添加蛋类。

尽管当下素食风潮日盛,但素食并非为现代新生的饮食方式。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斯拉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素食主义者,素食与宗教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由此可见,素食远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了。

中国的素食最早可追溯于先秦,人们以谷物、蔬菜为主食,在祭祀或重大典礼时实行“斋戒”,除了沐浴更衣外,最主要的是不吃荤食,只吃素餐,以表示对祖先、鬼神的崇敬,中文的“素”字本义是指白色和质朴。据考证,古汉语中素食一指蔬食,如《匡谬正俗》中有“案素食,谓但食菜果饵之属,无酒肉也。”也指生吃的瓜果。

2、“素食”角色转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素食为人们所选择的缘由也在不断的改变,比如从物质匮乏的战争时期到食物种类丰富的和平年代,从禁锢思想的教条到自由文明的自律等。

时至今日,素食主义者主要是基于健康饮食、减肥美容和环境保护等的原因而选择素食。随着肉食在饮食比重中的增大,引起了一系列疾病(如人兽共患传染病等)的发生。此外,许多研究表明,过多的摄入脂肪和动物蛋白质会造成过度肥胖,不仅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的发生,还会增加直肠癌、子宫癌等癌症的发病率,与之相反,素食者患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要比普食者低。

3、“素食”神奇功能

研究发现,素食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有效的预防便秘;纤维素产热少,在同等食量情况下,可以维持适当而稳定的体重;此外,膳食纤维还能延缓糖在小肠内消化、吸收的过程,餐后血糖上升水平得以减缓从而进一步起到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这对于糖尿病潜在人群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帮助。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以减少冠心病以及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很多癌症的发病率也会显著下降。有研究也证明了素食者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普食者。

研究发现,素食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植物活性成分等。比如,蔬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同时促进钙的吸收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胡萝卜等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可以降低肺癌发病率以及减少患前列腺癌的风险;除类胡萝卜素外,植物性食物中还含有大量的类黄酮,能够清除体内氧自由基延缓衰老。此外,有研究发现,大豆中含有的异黄酮以通过改善血管功能而保护人体的心脏和血管;素食如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助于调节人体酸碱环境,使自律神经保持平衡,心情舒畅。

4、“素食”合理饮食

素食饮食具有神奇功能,如此看来,素食是否是百利而无一害呢?其实不然,如若对素食的认知产生极端的偏差,同样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因此,素食主义者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 首先,素食要注意关键营养素的缺乏,如植物蛋白质量不如动物蛋白,含有的赖氨酸等必须氨基酸含量较低,若长期素食会导致人体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比例失衡,出现消化不良、免疫力下降甚至内分泌系统紊乱等后果,严重影响机体健康;
  • 其次,素食并非一定是健康的,若长期摄入大量的精制谷物食品或薯片等,同样会因为涉入热量过多导致肥胖,所以说不合理的素食并不一定就是健康的。

5、“素食”均衡营养

素食整体上讲是一种相对健康的饮食方式,它在肥胖、2-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疾病的防治中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但是,过度素食或者不合理素食饮食也会造成营养不良等影响,从而损害机体健康。所以,要追求健康的素食方式,就应注意关键营养素的补充,同时注重粗粮细粮搭配、主副食搭配及干稀饮食搭配,形成合理的饮食结构,结合体育锻炼、保持好的心情,从而增强体质。


文章来源|慈善公益论坛

图片来源|慈善公益论坛

网站编辑|瞿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