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5日 · 阿塞拜疆首都巴库

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

来源:Ministry of Culture of the Republic of Azerbaijan

随着大会主席 Abulfas Garayev

敲下代表审议通过的小锤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

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是我国第一个湿地类型自然遗产

也成为全球仅有的两块潮间带湿地遗产之一

来源:Yancheng Broadcasting Television

申遗成功绝非偶然

在一锤定音的背后,有哪些故事呢?

1、申遗,为了更好地保护

黄(渤)海区域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连片泥沙滩涂,是亚洲最大的潮间带湿地所在地,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EAAF)上水鸟的重要中转站。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更新的名单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以两个小圆点的形式被标注出来。在肉眼看来,这是不起眼的小点;但实际上,这块区域非常大,而且相当重要。

 来源:http://whc.unesco.org/en/list/1606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是一个系列的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包含16个申报点。此次成功跻身“世遗”的范围,包括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盐城条子泥市级湿地公园、东台市条子泥湿地保护小区和东台市高泥淤泥质海滩湿地保护小区。

申遗项目·16个获得提名的地块 来源:镜朗生态

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第十条(生物多样性)标准,这里包括超过280种鱼类和500多种无脊椎动物,为数以百万计的迁徙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是珍稀濒危候鸟不可替代的自然栖息地。

但是,黄(渤)海区域作为中国经济较为发达且人口稠密的地区,数十年来,工农业的粗放型发展对黄(渤)海一带候鸟栖息地等生态区域造成了严重破坏,许多鸟类正面临灭绝的危险。

例如濒临黄海的如东小洋口,由于填海造陆和风电建设,严重破坏了勺嘴鹬迁徙依赖的海岸滩涂(据测算到2020年将至少损失7万公顷);同时,工业污染则会造成滩涂底栖动物群落的衰退,将进一步导致勺嘴鹬食物短缺。

珍稀鸟种·勺嘴鹬 孙莉莉摄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大众环保意识觉醒的大背景下,国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强调要守住生态红线。而盐城市政府早在2014年便依托湿地珍禽、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谋划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并于2016年获得国家有关部委对申遗项目的支持和推动。

民间保护组织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2019年1月25日,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区域保护地联盟成立会议暨第一次成员大会在江苏盐城举行,包括阿拉善SEE基金会在内的9家社团组织与17家自然保护地成员出席大会。会议讨论并通过了《黄(渤)海申遗区域保护地联盟章程》,这也标志着跨地域、跨机构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区域保护地联动保护机制初步建立。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区域保护地联盟成立会议暨第一次成员大会

借助申遗成功的契机,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保护工作必将得到加强,社会关注度与资源投入程度将进一步提升,这也是项目开展的最大意义。归根结底,申遗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对该区域生态更好地保护。

2、他们,坚守在一线

网络时代,热点来得快,去得也快。无论热闹到来之前或是喧嚣散去之后,都有一大批环保人士在默默奉献着。得益于他们的坚守与工作产出,有力推动了本次申遗成功。

任鸟飞作为阿拉善SEE守护中国最濒危水鸟及其栖息地的综合性生态保护项目,致力于民间保护网络建设,长期资助民间环保组织对保护空缺湿地进行巡护、调查等工作。目前,任鸟飞已在10个提名地及周边地区开展湿地保护项目,持续推动湿地保护工作落实。

截止2019年6月,任鸟飞民间保护网络合作伙伴在北戴河鸽子窝滩涂、北戴河新区七里海湿地、营口市辽河口滨海湿地、秦皇岛山海关石河南岛、丹东东港海滨湿地、江苏东台条子泥和黄河三角洲保护空缺湿地等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区域地块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项目工作,获取了大量一手数据,对构建本区域候鸟及湿地保护大数据平台,研发面向持续变化系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活动

两期项目累前积成果

(2017年9月-- 2019年6月)

项目地块总面积(平方千米) 444
湿地巡护和鸟类调查(次) 887
鸟类调查记录数(条) 24,625
记录鸟种(种) 385
盗猎、污染、等威胁记录(次) 104
自然教育(次) 38(累计覆盖11,749人次)

勺嘴鹬在中国是任鸟飞民间保护网络伙伴之一。他们长期在江苏东台条子泥等重点区域进行鸟调和巡护;此前,还受IUCN专家邀请参与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项目的现场评估工作。

勺嘴鹬在中国 来源:shaozuiyu

勺嘴鹬遭遇了严重的威胁,而另一个珍稀鸟种——遗鸥的生存境况也令人担忧。在任鸟飞的资助下,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湿地研究中心拟于2019年3月和2020年3月,联合黄渤海地区保护区和民间协会等伙伴,连续2年在黄渤海地区开展遗鸥越冬地同步调查。不久前公布的“2019年3月黄渤海遗鸥同步调查”结果显示,遗鸥越冬栖息地存在不少生态威胁问题。这其中,围填海、围垦养殖和滩涂采集最为突出。

同步调查区域

对此,另一位民间保护网络伙伴——天津市滨海新区疆北湿地保护中心主任王建民深有感触。他说,2004年左右,填海造地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湿地大片大片的消失,千百年来经此地迁徙的候鸟,没有了理想的栖息场所,没有了充足的食物供给,再加上人类疯狂的捕杀,数量大为减少。

而在今年五一假期,游客涌入天津滨海新区八卦滩赶海拾贝,与遗鸥争食的新闻引发社会热议。王建民不得不通过媒体呼吁:适度地挖蛤蜊无妨,但疯狂地长期采挖将对该觅食地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请给遗鸥和其他鸟儿们留下一些口粮。

 天津滨海新区遗鸥的越冬地 王建民摄

王建民表示,“对于鸟类保护事业来说,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还远远不够。最关键的是,要唤醒社会大众的保护意识。”因此,他非常重视对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爱鸟护鸟意识的培养,时常深入学校和社区进行宣讲。

3、依旧严峻的保护形势

北京师范大学张正旺教授团队在渤海湾多年的迁徙水鸟监测,获得了连续的研究结果。长期监测区域包括天津北大港湿地、河北滦南湿地、曹妃甸湿地等。

北大港湿地 来源:马井生

团队介绍,渤海湾湿为鸟种多,数量大,尤其是在迁徙季节,众多珍稀鸟种都会飞抵此地。其中,河北滦南湿地记录到水鸟115种,占全国水鸟种数的38.85%。

由于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压力,这一区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大规模的滩涂围垦,大片滩涂被转变为了盐池、水产养殖池、农田、休闲娱乐区和工业区。目前已经有证据表明,随着黄渤海沿海湿地的减少,途经这里的迁徙水鸟的种群数量正在逐渐下降,更导致了一些鸟类濒危或灭绝。

但是,他们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滦南湿地区域,处于迁徙期的红腹滨鹬和弯嘴滨鹬数量急速攀升。这是怎么回事呢?

结合长期的监测数据,团队推测,这极有可能是红腹滨鹬和弯嘴滨鹬在周边的栖息地遭到破坏,被迫来到到这里。

2018年,阿拉善SEE华北项目中心、任鸟飞项目组及张正旺教授团队联合开展“追踪生命之旅·滦南湿地观鸟”活动 图为张正旺教授为活动成员进行讲解

进一步的监测证实了团队的推测:在滦南湿地,在此停留的红腹滨鹬种群密度在2007年尚为211只/km²,到了2010年蹿升至970只/km²,增幅超过 4倍,其原因是鸟跟人一样,也会选择宜居的地方生活——随着渤海湾内的适宜栖息地由于围垦不断丧失,迁徙的红腹滨鹬中停种群越来越集中在滦南湿地;但让人揪心的事实是,其全球种群数量正在持续下降,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弯嘴滨鹬上。

基于此,团队得出结论,至少在渤海湾沿岸,春季迁徙中停的水鸟由于原有栖息地遭到破坏,已经被迫聚集在面积逐步缩小的剩余潮间滩涂上。

2018年3月,阿拉善SEE华北项目中心会员代表连同阿拉善SEE基金会副秘书长张博文、北师大张正旺教授、中林国际规划公司王静,与滦南县有关领导举行座谈,就推动建立滦南湿地保护区一事达成共识,并进一步探讨了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和自然教育的可能性。

推进河北滦南湿地保护区建立座谈会现场

《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的下发在生态保护上具有重大意义,但这也仅仅是把“血”止住了,如何恢复,或是如何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更为棘手的问题。

成功申遗固然可喜,但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过去数十年时间,工农业的粗放型发展对黄(渤)海一带候鸟栖息地等生态区域造成了严重破坏,许多鸟类正面临灭绝的危险。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到生态保护事业中。


文章来源|阿拉善SEE公益机构

图片来源|阿拉善SEE公益机构

网站编辑|瞿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