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的爱好之一就是读书,从2012年开始,盖茨每年会在夏季和圣诞假期前,向公众推荐值得读的图书,内容从科幻小说到人类历史、从企业管理到个人传记,其中总会有让你感兴趣的内容。本期为大家介绍的是J.D.万斯(J.D.Vance)的自传小说《乡下人的悲歌》(Hillbilly Elegy)。
《乡下人的悲歌》
J.D.万斯
《乡下人的悲歌》讲述了万斯一家从祖父辈以来三代人的沉沦与纷争。万斯的外祖父母在20世纪40年代末在俄亥俄州的米德尔敦建立家庭,并找到了稳定的工作,拥有优渥的福利。他的外祖父母的生活方式,延续了19世纪以来的美国中西部地区白人牛仔的传统,他们自豪的称自己是“乡下人”。但万斯的父母一代,就没有了上一代人的好运,美国经济的转型及社会的衰败,使得婴儿潮一代(1946年至1964年出生)无法获得父辈那样的成长机会。婴儿潮一代中的白人,成长阶段开始成为美国种族平权政策的相对受害者,即并没有因为政策直接承受歧视,却因为这种政策需要白人为有色人种腾出一定的空间和份额,所以机会变得更少。书中指出,万斯的外祖父母“对于勤奋工作和美国梦有着近乎宗教般的虔诚”,但他们的下一代(即万斯的父母)中的很多人却成为了“放纵的一代”、“迷茫的一代”以及“嗑药的一代”。万斯的舅舅杰米、姨妈洛莉经过不懈奋斗,开始安心于中低层工人阶级的生活状态,但万斯的母亲贝弗却过得十分糟糕——她不仅早婚早孕,而且持续嗑药,这让出生于1984年的万斯将不可避免的生活在一个窘迫、动荡、艰辛的成长环境之中。
《乡下人的悲歌》作者J.D.万斯
小说作者J.D.万斯自称是个“乡下人”,当然,准确来说,他是个从美国经济衰退地区(阿巴拉契亚地区)的“乡下人”家庭中经过奋斗,进入耶鲁大学,已经脱胎为新一代美国社会精英的白人。万斯是否是代言像他的其他家庭成员那样的“乡下人”的恰当人选,不同的人很可能有不同看法,书中记述的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具体来说,是而今作为新精英的万斯发表的审视性态度,已经显著的超脱于“乡下人”的狭隘,比如对于奥巴马、希拉里等人不再抱有错误认知和解读。但公允而言,万斯笔下仍然相对全面地记述了美国底层社会白人的生存状态。
万斯从小就在衰败的美国中小城市中长大。他反思指出,从吉米·卡特的《社区再投资法》到小布什的“所有权社会”,美国政府的住房政策一直鼓励人们通过信贷来拥有自己的住房。但此举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们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迁徙的灵活性,让拥有住房的工人阶级被迫面对房产贬值,还不能轻易搬走。美国中小城市的主政者想过不少办法来振兴这些城市,却均以失败告终。
1977年《社会再投资法》宣传海报
美国白人工人阶级一向轻视高等教育,因为这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基本实现了普遍就业,因而孩子是否上大学显得并不重要。但在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平权运动兴起之后,白人工人阶级开始发现子女上大学的大门开始紧闭。如前所述,这段时期美国的公办教育质量大打折扣,这使得大部分工人家的孩子等到上大学的年纪,就已经堕落到了社会底层。他们“甘愿靠着失业救济金生活”,一旦找到工作,又会靠着借贷拼命消费,购买“大屏幕电视和iPad”以及其他他们平时买不起的商品;他们还“花钱去买根本就不需要的房屋,然后再把房屋抵押掉换钱,最后宣布破产”。
《乡下人的悲歌》出版后,《纽约时报》刊发的评论指出,这本书解释了特朗普为何能赢,即美国社会底层的白人在最近几十年以来是如何失去了社会流动、上升、奋斗自强的空间、机会和动力,最终投入政治反抗,推动了被认为是民粹主义代言人的特朗普的崛起。
比尔盖茨指出,虽然这本书讲述的无尽的苦难,但也给予人无穷的力量:“此书包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诸多幽默元素,记述了向上流动到底是怎样的感觉,也对一大批人丧失美国梦的现象作了思考。虽然这本书掺杂了故事背后的一些复杂的文化和家庭贫穷问题,但真正的魔力在于故事本身和万斯在告诉读者的勇气。”
比尔·盖茨
在《乡下人的悲歌》中,J.D. 万斯真实讲述了社会、地区和阶层衰落会给一生下来就深陷其中的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万斯的外祖父母从肯塔基州的阿巴拉契亚地区向北迁居到俄亥俄州,希望逃离那可怕的贫穷。他们通过努力跻身中产阶层,最后他们的外孙从耶鲁法学院毕业,这是传统意义上成功实现一代人向上流动的标志。
文章来源|中国公益研究院
图片来源|中国公益研究院
网站编辑|瞿艳梅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