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曾几何时,校园里一些学生都曾被这种美轮美奂的贷款消费广告语给误导,沦为校园贷的拥趸。贷款消费并非是洪水猛兽,但把业务谈到了没有任何经济能力的学生身上,就是校园贷的不对。这几年,身陷非法校园贷泥潭的学生不胜枚数,极端的甚至是闹出了人命。当校园贷沦为“校园害”,整个社会都予以高度关切。“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教育部门的明令禁止,为纷纷扰扰的校园贷划出不可逾越的底线。

有利润的地方始终会有“念念不忘”。虽然规定除了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之外,其他的一律不可以提供大学生贷款,但怎奈校园贷“换个马甲”的招数总是会有屡试不爽的得手。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某些互联网贷款APP穿上“教育分期”的马甲,隐身高档成人英语培训机构。大学生们在这里购买课程,可以获得高达十几万元的学费贷款。然而当一些学生感到经济上不堪重负的时候,却发现不仅退课难,而且还要继续承担还贷的压力。

不是买包包,不是买手机,学生贷款是为了学英语,这种校园贷的“变种”之妙,在于规避了大众对于欲望消费和提前消费的喊打之声,同时也让学生们忽略了培训机构对于利益的本能冲动。技能就是财富,这话怎么听都没错,加上“不学好英语怎么找工作”“英语好能够帮助出国”等推销催眠之下,难免会有学生产生无视自身经济基础的报名交费。校园贷产生新变种,说明部分校园回租贷、求职贷、培训贷、创业贷乱象的卷土重来,一些学生更是深陷其中。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始终保持对校园贷的高压态势,依法维护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但可以肯定的是,尝到甜头的校园贷,是绝不会轻易放弃学生这块蛋糕。和高档培训机构联手来进行围猎,这样的例子已不鲜见,更加要命的是,培训机构和贷款方在进行合同操作的时候,会刻意隐去“学生”二字,这样既容易放款,更能给不明就里的学生埋下日后维权的隐患。有组织有步骤的贷款设计,让有关部门介入的时候,也可能是爱莫能助。借贷就是一念之间,这种现实的境地,凸显出部分学生财商的极度匮乏。

会移动支付、会在电子银行买基金、会用手机转账……这些操作被很多大学生玩得很溜,但都只能算是现代金融技能的掌握,和真正意义上的财商还有差距。很多学生对于校园贷并不陌生,却对它背后的资本运作、市场推广以及法律地位等金融知识一概不知,而更深层次的财商教育则是一片空白。那么,在学业课程满满的校园里,有必要让学生们就财商教育“多此一课”吗?答案是有必要的。看清校园贷的危害,财商教育应是必修课,它是对金融的知其然更知所以然。校园贷无孔不入,几乎没有免疫力的学生处于弱势地位,极有可能被“割韭菜”,甚至是学英语这样的投资人生,都能让校园贷变成透支人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财商教育这一课,真的要赶紧补上。

问题来了。财商教育该如何因材施教,这考验着教育者的智慧。如果把学生们圈在一起,在黑板满满写上“存贷比”“去杠杆”“不良信贷”等专业金融术语,恐怕会沦为对牛弹琴的尴尬。对于学生而言,财商教育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就事论事。湖北汉江师范学院辅导员毛晶玥就用自己卧底校园网贷群的经历,做成了针对校园贷的实用案例,让学生们很受用,自己也成了“网红”。可见,在校园里的财商教育并非是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而是要“让有经历的人说故事”。“你不端着,我就有感”,校园里的财商教育,当有这番语境。

原文转自丨中青网
图片来自丨中青网
网站编辑丨李雅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