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坤 国际慈善管理EMP2018年春季班学员
“用脚步去接近自己想做的事、想去的地方、想见的人和想过的生活,只可惜一生差不多三万来天……”他说。从2012到2018,为青春梦想奔波的六年时光里,他带着满腔热血跨过了地球的无数条经纬线。因为他相信在荆棘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忍耐能开辟出康庄大道,他就是爱闯AIC青年社区创始⼈李小坤。作为中国体验式教育的创新平台,李小坤和他的团队在短短几年,便吸引了大批青年人的加入,探索足迹更是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以“在体验中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中获得成长”为快乐,用行动力开启了青年人的第二所大学。
2012年,爱闯AIC发起“公益远征计划”(针对我国西部偏远地区的公益文化交流项目),尝试通过“公益远征”带领城市青年⾛进藏区,号召青年参与促进西部孩子成长教育及民族⽂化的交流中去,并结合公益创新活动链接社会资源,深化多地城市文化的交流互动。活动发起⾄今,爱闯AIC陆续收到来⾃国内外300所⾼校的上千份远征申请,并与60多家爱⼼企业、公益组织、主流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相继有20000多名社会爱⼼⼈⼠关注并投⾝到公益活动中来,近25000多名藏区师⽣参与体验并受益。
星星之旅 · 可以燎原
在行走中,连接远方的美好世界!
“爱闯AIC公益远征计划”从2012年至今已走过六年,北京作为今年“星星之旅”公益游学体验的其中一站,会有哪些特别的活动安排?
“星星之旅”来到北京,是希望将这份执着与关爱借由所有支持者的力量,继续沿着天路一步步稳稳地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对于这些第一次走出藏区的老师和孩子来说,外边的一切都是陌生而新鲜的。孩子们基本上都是当地成绩比较好的,也是最有希望走出山区的学生。希望他们视野打开之后,能够受到启发,努力学习,将来有机会走出大山,拥有更多人生的选择。活动安排上我们依然延续经典,以文化体验、企业参访、互动分享为主,做到充实有序,张弛有度。
对于活动对象的选择会有什么标准吗?
我们其实没有设定特殊的标准,因为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才是最了解他们的人。所以我们主要与当地的教育局和学校对接,把名额和选择的权利交给他们,再由各县、各乡、各学校这样依次分配下去,让优秀的师生脱颖而出。另外,对于志愿者的选拔,我们会有一个比较系统的筛选流程。首先志愿者填写申请书,可能就需要几天的时间去认真思考和准备。之后还会有选拔面试、公益众筹的挑战,志愿者也需要亲身参与到项目前期的筹备当中,通过行动重新思考自己对公益的理解,重新确认是否真正适合这个项目。
爱闯AIC成立至今,吸引了众多的年轻人加入,你觉得哪些地方是他们最感兴趣的?
年轻人喜欢与众不同,且掌握主动。做公益也一样,他们希望所参与的事情是有挑战性的。参与策划,是他们很明确的一个诉求。一个项目从筹备到完成,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周期,这些经历对于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来说,也是一个宝贵的参考经验。加入爱闯,可以使他们体验到这个过程,并且在此期间看到自己的变化。从资源对接、资金筹措、活动组织到团队管理,每一个志愿者都有机会亲自参与到这些环节之中。我们不只是要帮助到藏区的师生,也乐于为志愿者提供成长机会,所以它是一个双向互益的交流与成长。
披荆斩棘 · 步履不停
社会公益需要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参与和维护。我们设计项目背后的初心,是希望将这种价值观根植人心。
创业至今,觉得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又是怎样克服过来的?
创业的过程中,困难其实一直都是如影随形的。首先,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人才。爱闯AIC项目从最开始我一个人在做事,到慢慢的有更多参与过项目的人加入,他们其中有的甚至将业余时间全部贡献了出来。但有时候,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权衡是你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比如有些同学大二、大三的时候就加入了我们,现在毕业面临家庭、工作何去何从,有的想申请全职岗位,但我们还没有办法给他们一个很好的物质保障,这是人才流失的困境。第二个也是多数公益项目都会遇到的问题:项目资金的来源。比如西藏项目,每年我们都在不停地寻找资源赞助,甚至有些志愿者也加入了项目的众筹,但资金依然没有得到稳定的保障。问题是看得见的,但需要时间去改变。第三个是社会认可。在传统观念里,人们觉得公益项目是国家部门或一些基金会的工作。如果你是一个企业,或者是一个自发的组织,有人会质疑你的资格,为什么要做这些事,你的目的是什么。总会有人在不了解你的时候,先给你贴上各种标签,或断然加以否定。这对于参与公益活动的人来说,也是一种阻碍。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公益人所作出的努力。
现在做的事与最初的想法偏离过吗?是否达到了期望的样子?
方向是一直没有变的,只不过在输出方式上会有一些调整。除了社会公益和教育项目,我们也根据年轻人的需求开发了“背包体验旅行类”项目。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把握一切机会去看看这个世界。带着一群人一起去探索,还能够帮助到当地人,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连接。落实到具体的形式上,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一个个体验式旅行项目。不管别人对它的定义侧重于公益还是旅行,我们本质上都是在做“体验并帮助别人体验、成长并帮助别人成长”的事。在我们看来,这是对的,也是我们擅长的,那就去做好了。我认为很多问题的源头是因为我们一开始就没有去了解“问题”本身。一些道理、价值观念一定是你亲自经历过、看过、参与过,才会汇融到你的内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身体力行,才会有观念的改变,而当你的观念发生变化,你的行为以及选择也会随之改变。所以可以说整个项目体验的过程,也是自我突破和个人成长的过程。
行知合一 · 止于至善
为什么一直讲公益实践对年轻人很重要,是希望大家在参与之后,会有一些观念的改变,因为只有观念改变了才能够有行为的改变。
我们知道在众筹计划执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情况的发生,对于筹集失败的项目,爱闯AIC又是如何应对的?
对于项目整体而言,假设我们的预算是20万,但最后很可能筹不满,那剩下的部分我们就得去找社会资源置换了。比如尽可能的选择当地交通、选择免费的公共资源等等。总之就是通过不同的PlanB去解决。
有没有和预期不符,甚至做不下去的项目?
只能说可能没有做到预想的那样完美。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会想办法去推进。因为只有你做了才能发现一些问题,或者接触到一些人和事,在这个过程中重新调整自己的思考逻辑和做事方法,所以有问题不见得都是坏事。就像西藏公益项目,每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觉得这很正常,为什么呢?因为每年我们都在做创新。比如今年完全可以按照往年的经验,继续把活动放在珠海、广州,但我们却主动选择了完全陌生的深圳和北京,自然会面临很多未知的挑战。主动跳出舒适圈,就需要突破、创新、直面新的问题。这种磨练和适应是为了我们以后能够将项目做得更好。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不会因为害怕这些未知,就退而求其次选择保守。
担当责任 · 不忘初心
年轻人很像一个空的玻璃杯,你倒进橙汁它就是橙汁,你倒入的是茶它就是一杯茶。所以遇见的人、做过的事情,去过的地方,就像放进这个杯子里的饮品一样,会成为新的自己。
社会公益活动是非盈利项目,却每年都在坚持做,谈谈你一直坚持的缘由和感受。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我在大学期间除了参加那些常见的比赛和活动之外,也会去做兼职、加入一些创业团队做项目,那几年几乎所有的周末都没有休息过。那时的我就是一个很想看远方世界的人,所以大学期间走遍了中国的几十个城市,这让我对世界开始有了新的认识。
支教的经历对我的触动还是蛮大的。人们时常抱怨生活的不如意,但西藏那边的很多孩子可能中学结束就开始放羊了。在当老师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其实孩子幼年接触的所有人都会对他有很深的影响。所以我们常说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能够从根源上改变一个人。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者的责任和意义。
另外是背包旅行。特别是我大四的时候,有机会去美国参与一个国际交流项目,到访了硅谷、斯坦福、谷歌等地。这段经历对我价值观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因为我发现以前在国内那些环境下迈不过去的坎,在换了个地方之后,突然全部有了新的答案。这些经历让我明白人生是有很多选择的,每一个选择其实都是自己的决定。从来没有人逼着你留在北京工作,或是去其他城市生活。路一直就在脚下,很多时候我们迈不出这一步,是因为观念上释放不了自己。年轻人的可塑性是难以想象的,我自己的性格改变也是这几年发生的。实践的过程,会逼迫你去完善很多你没有的能力。如果你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影响到一些人,哪怕以后你老了不在了,这些东西还在一直延续下去,你的精神代替你的肉体还留在这个世界上,这个是我所追求的,可能也是每个公益人的情怀吧!
满怀希冀 · 莫负韶华
山有起始,海有尽头,相遇和别离,褪去往昔未来可期!
最初为什么选择了这个行业?谈谈你对这个行业发展有什么样的看法?
开始蛮简单的,只是因为有个地方想去。慢慢的接触越来越多,想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之所以选择“青年公益创新”这个方向,就是在做的过程中确定下来的。很多人觉得做公益一定要有很多资金资源才行,但在我看来,很多事情的根本问题还是在人的观念上。如果年轻的时候没有去接触公益的话,人会缺失这种观念,没有接触过那个世界,对于这个人来说,那个世界就是不存在的。比如各种弱势群体,只有你接触过了,才会了解他们的状态。可能你当时爱莫能助,但是会有一颗种子就此埋下,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刻,这颗种子就会以某种方式再去发挥它的能量。比如“黑暗中对话”我也是在接触过之后,才了解了盲人群体的生存状态。人会习惯性地凭自我的经验去判断他是一个残障人士,或者弱势群体,但其实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与世界对话,在友好的社会环境下,他们完全可以和我们一样生活和工作。
目前爱闯AIC项目已经开始延伸到海外,对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规划和愿景?
首先,除了做好现有项目之外,整个运营团队的工作效率将会提高,各项制度将越来越完善。我们希望在有限的资源下,呈现出最大的效果;第二是活动的区域辐射。目前我们在国外的项目主要以亚洲地区为主,未来我们会更多的关注这些地区的创新教育实践,分享公益创新的成果;第三是很现实的问题,为了团队能够良性的运转,接下来也会尝试去做一些有趣的青年出行项目。比如现在的东南亚项目,虽然是一个体验式旅行,但我们会跟当地的大学生一起去探索美食,包括去毗邻金三角的边境地带,了解泰国华人的生活。还有非洲地区的活动,很多地方你没有去过,你永远不知道那里在发生什么。
希望通过我们所做的这些活动,让更多年轻人通过行走去看世界,去发现各种各样的群体、不同的声音,包括存在的问题。在我看来,青年公益与青年这个群体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希望在这个方向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结束语
在看似冷峻的外表之下,细腻的温情总会在一瞬间出现。“很多事没有答案,很多路看不到尽头,既然选择了奔波,又何必在意身处何地……”对于李小坤来说,他的世界因为行走,生活还原了更多真实的色彩;因为对特殊群体的关注,人生有了更多新的期待;也因为那种不断尝试的勇气,他身边的年轻人开始学会大胆地去追求属于青春本来的模样!
米兰·昆德拉说过,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未来每个人的样子,我们不得而知,就像有些路,不是有了方向才能去走……不同的答案,也许就在远征的路上!
文章来源: 小晴天传媒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