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方刚老师的增能赋权型性教育结缘于这个暑假,作为刚毕业一年的心理老师,很想与青春期的孩子们谈谈性这个话题,但自己没有经过系统学习,不知该跟孩子们谈什么内容以及该怎么谈,对于性教育知识的储备不足,让我不敢轻易接触这个话题,而学习完方老师的网络课加上三天夏令营的观摩,让我有了不少的启发。
一、性教育夏令营都在讲什么?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性教育就是讲生理知识,这就错啦!这三天夏令营的内容很丰富,包括:我从哪儿来、可接受的性与不可接受的性、同性恋、跨性别、如何应对性骚扰和性侵犯、月经、乳房、青春痘、遗精、性梦、性幻想、自慰、色情品、艾滋病、爱情、恋爱中的性、如何使用安全套等等。看到这,可能很多人会直呼“这尺度也太大了吧”!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这些都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或终将遇到的,是成长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一直采取遮遮掩掩、避而不谈的态度,那么当孩子在人生中遇到这些事情,他可能会没有能力很好地应对或者做出对自己负责的选择。相反,若我们能在这些情况到来之前认识和了解它,这样我们才不会在遇到它的时候措手不及。所以,性教育是孩子不可或缺的一课。
二、性教育更多是关于价值观的教育
这三天,方老师一直致力于为孩子们传递着正确的性观念。
1.正确的性观念之一:坦然谈性的态度
在第一天上午的破冰游戏中,让孩子们懂得无论身体的哪个器官都是一样的,性器官不是羞耻的、污秽的,当我们能够自然地说出这些性器官的科学名称时,我们也就慢慢开始有了坦然谈性的态度。
我记得我读书期间唯一一次性教育也是性生理知识的教育,年轻的生物女老师在课上为我们讲男生女生的生理知识,那时班上的男生听到性器官这个话题时都在激动地起哄着,只记得当时生物老师涨红着脸讲着这些性器官的名称、构造,那节课迷迷糊糊地就过去了。也许那时候的我们也会潜意识里觉得性是隐秘的、不能公开谈论的话题,而青春期的孩子对性依然是好奇的,既然这样,何不坦然地谈?学习了方老师的性教育课程,我自己也慢慢有了坦然谈性的态度,只有我做到了,才能将这种价值观传递给学生。
2.正确的性观念之二:尊重性多元
孩子们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说说你认为“可接受的性VS不可接受的性”都是怎么样的?先来感叹一波,现在孩子懂得的关于性的知识、名词比我们还多,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我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可接受的性都符合“自主、健康、责任”这三个原则,而不可接受的性中,同性恋是比较有争议的,在对同性恋态度大站队的活动中,大多数孩子都觉得可接受,只有少数孩子觉得不可接受。
在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理由时,方老师没有对孩子们的观点进行任何的道德评价,尊重每个孩子选择的同时给孩子们澄清社会上对同性恋的误解,告知真相,以此为孩子们传达:我们没法统一所有人的价值观,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我们可以做的是不打击、不排斥、彼此尊重。如同这次夏令营,每个孩子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且无分对错,每个人都可以被倾听、被尊重。
3.正确的性观念之三:面对性骚扰/性侵犯不仅仅是说“不”那么简单
以往我们可能都会告诉孩子,不要让别人摸自己的“私密部位”,但是性骚扰的表现不总是在性上的,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权,只要是不舒服的身体接触我们都有权利拒绝,但在特殊情况下,我们也需要给对方、给自己一个机会确认到底是不是性骚扰,以免人际关系紧张。
当孩子们对性骚扰、性侵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方老师给了大家一些具体情境,每个小组思考如何应对并进行角色扮演,这些情境包括:遇到暴露癖、遭遇来自熟人、老师、陌生人、上司的性骚扰、公交车上遇到性骚扰怎么办,这些都是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当孩子们自己思考以及听其他同学的分享时,能够知道如果有一天自己真正遇到这些情况时,可以如何更好地应对。
而让我更为动容的是,方老师特地强调,无论何时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性骚扰、性侵犯只是对身体权的侵犯,如同我们身体其他部位被伤害的性质时一样的,生命依旧可以很美好。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会有强调女性贞操是十分重要的情节,没有贞操,生命就不再有意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观念!只有对孩子们进行身体权的教育,才能慢慢增加他们内心的力量,即使有一天真的遭遇不幸,也能勇敢地走出来。
4.正确的性观念之四:做对自己负责的选择
第三天的夏令营内容很能体现这一价值观的传递,方老师跟孩子们一起讨论“有了一份感情,该怎么办”?孩子们想到了:暗恋、表白、考察、消除这四个选项,思考仅停留在此是不够的,孩子们还需要进一步想每一个选项的优缺点,做出一个选择时可能会发生什么,当发生一些不好的情况时,可以怎么更好地应对?选择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能力承担后果,每一次的选择能否让自己离人生目标更近一些。这是一个增能赋权的过程,跟孩子们讨论一件事的各种可能性、应对策略,让他可以全面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将选择权交回给孩子,相信他能做出对自己负责的选择。
实习的时候,我也跟初二的学生上过一节有关“爱情”的话题,经过这次观摩,发现自己当时与孩子们分享的都是很浅显的知识,比如爱情的产生以及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素等,把青春期的爱情讲得太简单,没有像方老师那样跟孩子们讨论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况,有这么深入的讨论,相信孩子们在面对一份感情时可以自己做出负责的选择。
三、写在最后的话
这三天的观摩,不仅是对我的价值观的一次洗礼,更为我以后在与学生进行性教育时提供了一些思路与启发。
对于性教育的态度,我想起了一个词“堵不如疏”,越是禁止,孩子们越是好奇。无论是恋爱还是性知识,都没有什么“长大自然就懂了”之说,如果孩子“自然”就懂了,那ta肯定是从别的什么地方学的。至于那地方是怎么教的,就要看运气了.......
所以,要为这次带自己孩子参加性教育夏令营的家长们点赞,因为你们给了孩子一次接受正确的性教育的机会。
文章来源: 学者方刚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