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谷歌和google.org相伴而生,在当时的IPO文件里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写给股东的信中,描述了自己对组织的愿景:我们立志让谷歌成为一个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组织,我们正在建立谷歌基金会。我们将为谷歌基金会贡献大量资源,包括员工的工作时间,以及谷歌大约1%的股权和利润。

 

谷歌将google.org构建成营利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的交叉,一方面google.org是谷歌的一个盈利部门,尽管有不同的使命,但它的运作和其他部门完全相同;另一方面谷歌基金会是一家免税的非营利组织,筹资是靠将谷歌的一部分股份出售,一次性得来的9000万美元来实现,我们希望,通过雄心勃勃地利用创新和巨大资源来解决世界上最大的问题,这一机构有一天能在整体世界影响力上超过谷歌本身。

 

随着谷歌成为一个上市公司,谷歌给google.org最初三年预算1.75亿美元,以及一个二十年的时间表,提供自身资源,对goole.org的发展投资主要有几个方面:可再生能源、充电汽车、预测和预防传染病、信息和赋权、助力中小企业成长。

 

哈佛日志

我们回顾了google.org所达成的目标,为自身做的一些捐赠和投资倍感自豪。我们在两年内投资超过1亿美元,其中大约一半是投资于公司,大部分投资于可再生能源领域;另一半,我们支持类似卡特中心消灭麦迪娜龙线虫的项目,帮助他们有能力达到目标。但是,当我们回过头来思考,问自己哪些投入最有效率,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我们真的忽略的领域可能恰恰是我们的核心优势领域,我们能产生独特附加值的领域,这就是我们拥有自己的工程师和技术优势的领域。因此,我们最近进行了调整,现在我们对外捐赠和投资大大减少,试图利用我们自身积极开展前瞻性项目的专业知识,更记住关注工程项目,这样我们就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现在google.org已经关闭,谷歌市值却增长了10倍。

今天带我们分析Google.org案例,是Edward Cunningham老师,第一天我们就见过他,并被他的热情所打动。他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艾什民主治理与政府创新中心中国项目主任 ,和Tony配合,共同负责ELP项目。

 

Edward用他本周末滑雪的三段视频,导出了案例分析,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尤其是最后一段,Edward摔倒在树林深处的雪地上。他将摔倒的镜头一直投放在大银幕上,直至下课。我也是滑雪爱好者,因为怕摔跤,好多年一直在中级道徘徊,始终不敢冲击高级道。今年雪季,一位北大女硕士在滑雪时,失控冲入树林里撞在一棵树上,不幸离我们而去。结合今天讨论的Google.org案例,收获是:公益创新要有,不能动作太大。虽然我们是打着鸡血来到哈佛学习,但是在回去落地时,千万记住:公益创新这事儿一定要悠着点,想清楚了,验证过了,再撸起袖子干。

 

还有一件事儿必须要提:晚上20多位来自中国的哈佛留学生,放弃休息时间,来到教室,和我们ELP同学深度交流。看着他们渴望交流的目光,听着他们多样化文化背景下对中国公益的理解,感到非常温馨,也非常欣慰,感恩他们的志愿精神,中国公益,大有可为。

 

 

日志撰写:李俊峰

融爱融乐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中心现任理事长,并于2016年成为全国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副理事长。倡导融合教育、社区生活和自我倡导;截止2016年12月,已有超过600个心智障碍者及其家庭因此受益。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1997年作为创始合伙人之一,成立了北京富基融通科技有限公司(2006年纳斯达克上市)。现为北京环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学员随笔

有承受能力的公司和机构,不妨做些大胆的创新和尝试。Google敢想敢做,现在没有成功,也许是路走错了,也许是时机不对,不一定是方法错了。文奎大哥的机构正是这样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尝试,最终才在一个地方取得成功。从洛克菲勒到比尔盖茨,每一次都是那个时代的“创新和尝试”,现在看是成功了,但当时相信没有人敢说一定能成功。这个时代,新的模式就要靠更年轻的一辈来实现了。多尝试,哪怕是失败,都是进步。

 

随笔撰写:秦丹枫

现任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行政管理部主任,学院由比尔•盖茨、瑞•达理欧、牛根生、何巧女、叶庆均等五位中美慈善家联合倡议成立。曾任平安银行私人银行资深客户经理,平安银行行长秘书,环球时报(英文)北京版副主编,光汇石油总裁助理,嘉里粮油副董事长助理等。毕业于英国巴斯大学国际政策分析硕士专业以及英国埃塞克斯大学金融经济学学士专业。

 

ELP项目简介

由瑞·达理欧和达理基金会资助,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共同推出慈善管理高级领导人项目(Executive Leadership Program,ELP),主要为在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就读的公益慈善机构高级管理者提供赴哈佛进修的机会,进一步提升其领导力和创新力,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更好发展。参与者将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参加为期两周的课程,以及一周的参访,拜访社会创新领域的基金会和非营利机构的代表。项目每年选拔40位参与人。

 

参与者将在肯尼迪学院学习和探讨最佳的公益实践,以及全球慈善趋势。项目第一年,中国新兴公益组织领导者将会学习到重要的框架和技能,用以引导和支持机构的发展,然后将这些概念置于全球慈善的趋势背景之中。课程主要将包括以下几个内容:理解影响力投资的角色、企业社会责任、美国慈善创新、以及嵌入式学习的理念。

 

该项目鼓励参与者对领导力模型、行为科学和公众价值进行思考,以期激发学员在各自组织使命创造、执行与发展方面的讨论。项目目标在于推动理解现代慈善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支持并引导社会投资从而使其更加高效有效、改善社会资源的分布体系、以及提升公益专业人士的知识和技能。

 

此项目为期三年,每年一期,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和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将进行联合招生、审核和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