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的漫漫长夜,大家会不会想两个问题:我的晚年,将会是怎样的光景?我的养老,还有什么不同的方式吗?

孩子们或忙于工作,或旅居国外,根本无暇照顾我们,空荡的房子里,只有两个老人寂寞相依···想想就不免凄凉。但在国外,老人们的观念和养老方式却完全不是这样。

美国“抱团”式养老

在全世界的普遍认知中,绝大部分美国人的老年生活都是幸福快乐的,美国人之所以老年生活过得好。

其实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很会为退休养老做规划,美国人的退休体系建立在个人要为自己退休生活谋福利的基础上,第一不靠儿女养老,第二也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政府身上。

抱团养老,一个没怎么听说过,但在国外却很很流行的方式。等我们老了,就搬到一个地方住在一起,一起喝茶,种树,散步,旅行。

美国德州四对夫妇“抱团养老”的故事,启迪着全球的老人,爱人在身边,朋友在隔壁,就算老了,也要有自己的生活。他们寄身荒野,儿女缺席,却丝毫没觉得晚景凄凉,反而活得比谁都潇洒自在。

白天去附近的湖泊钓钓鱼,晚上回来搞个8人大聚会,年轻人爱玩的那一套,逃离城市啊、改装房子啊……他们通通搞了一个遍。

原来这四对老夫妻,是彼此相处了20年的好友。年轻时为家庭、事业奔忙,现在儿女都长大了,自己终于退休了,他们便约定一起“同居养老”。

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天天盼儿归“,在外国,孩子一旦长大独立,父母就会彻底放手自逍遥。这四对夫妻想买一块僻静之所,打算建立自己的养老基地。

一个偶然的情况下,其中一对夫妇发现了块草地,靠近湖泊,风光很美,美中不足的是有点荒废,要真住在这里,上了年纪的二人还是犯嘀咕。自己不敢住,何不拉上自己的老友呢?于是二人转凑成了两桌麻将,硬是把养老独居,变成了“抱团”模式。一开始,他们想着建一所大房子,然后四家人住在一起,上演现实版“老友记”。后来考虑到个人空间,还是决定盖四间小房子,然后彼此联通。

为了在这里长久扎根,他们对房子的设计,也是煞费苦心。整个建筑相当低碳环保,有雨水收集器,还有太阳能板供电。

一个个小屋面积不大,每个也就30㎡,内部却五脏俱全。一张简单的沙发、几排书架,大落地窗的阳台,看似简单,却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住在这里,能让生活在自然的包围下,愈发恬淡惬意。

在这个养老基地,四对老人虽然没有儿女陪伴身旁,但却时常有野兔、野猫、小鹿各种野生动物惊喜来访,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乐趣。

巢虽是空的,家却一点都不冷清。他们一起分享美味的食物,一起培养共同的爱好,每一个阳光静好的日子,都一起结伴去旅行,从不虚度美好时光。抱团、同居,好像成了国外老人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活。

德国“同居”式养老

德国姑父前年去世,只留下姑妈一个人守着一间大房子过生活。姑妈虽有个儿子,但在德国,子女结婚后一般都不和父母住在一起。

一天早晨,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推门走了进来,一进门就大声说:"施密特,我们‘同居’吧?"姑妈高兴地说:"好啊,我也正有此意呢。"之后,他们又高兴地说了一会儿话。

后来才知道,原来,姑妈口中的"同居"乃是现今德国老人十分追捧的一种养老模式——"搭伴养老"。姑妈告诉我,他们是在老年大学里学油画时认识的,他就住在姑妈家附近,两人彼此性格也很合得来,于是便都有了"同居"的想法。

德国人60岁后就可以进疗养院养老,但很多老人十分厌倦疗养院里的单调生活,于是,便有一些老人因志趣相投而自愿组合在一起,过起了"同居"的老年生活。

在德国,除了老人与老人之间"同居"外,一些心态年轻的老人还喜欢与年轻人一起"同居"。德国的出租屋很稀缺,房租也贵得吓人,青年人普遍遭遇"找房难"。

于是,一些老人甘愿把自己的房子低价或免费提供给年轻人和他一起住,但前提是年轻人必须承担部分照顾老人的义务,比如,陪老人聊一会儿天、打扫花园、外出采购等等。

如今,"让我们同居吧"已经成了德国老人最热衷的行为。老人之间或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即使老人身体出现状况也能及时被发现并得到救护,所以这里老人的平均寿命变得越来越长,德国已成为目前欧洲最"老"的国家,大概与此有关系。

小编有话说

在传统观念中,空巢的老人没有个人生活,终日等候儿女,公益广告也在宣扬“常回家看看”。儿女尽孝道当然重要,不过在当今的中国,儿女忙于事业多不在身边,养老靠子女也由此成为奢求。

最美不过夕阳红,改变“空巢”的生活方式,让志趣相投的老年朋友聚在一起,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这种明智的养老模式,希望我们国家多多借鉴。

(移民帮综合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内容摘自新老人 ID:xinlaoren,坚果学园,《快乐老人报》、新华养老 ID: xhwylpd2014、亦非凡 ID:efi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