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规模化是公益组织使命的天然召唤”、“头部机构从根本上要有权力分享的精神”。2020年10月16日下午,《影响力规模化通识》课程云发布会在在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小鹅直播间举行。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彭艳妮,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网校副校长杨子云二位嘉宾出席云发布会,共同探讨影响力规模化议题。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彭艳妮:影响力规模化是公益组织使命的天然召唤

谢谢主持人,这个课程是中国好公益平台秘书处集体一起开发的,今天我作为大家的代表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首先,为什么要做影响力规模化呢?

前面视频里吕朝老师也提到了,第一是对社会现实需求的必要响应,中国很大,梯度也很大,有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社会组织相对比较发达,很多基层需求很大,但社会组织没那么发达。这是第一方面。

其次,重点讲一下第二个方面,影响力规模化是公益组织使命的天然召唤。我们最近在做一些培训,有一位资深的企业老师也是资深的企业高管教练,她培训过非常多的企业高管,接触公益组织比较少,她说她见到公益人后,发现跟以前见到的企业高管不一样,觉得公益人讲的事情特别大,为什么?公益组织天然定位是以解决某个社会问题、服务某类特定对象为使命,我们设计这些公益项目,如果发现它很有效,并且执行过程中发现确实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会想到怎么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我们的使命和愿景,为了实现使命和愿景应该做些什么?除了服务现在,服务一群人,或者在某一个地方,我们还能为更多人做点什么?这是公益组织定位天然带来的召唤。

举两个例子,一个例子是“十方缘”,这家机构有很多公益伙伴熟悉,是专门做老人心灵呵护的公益组织,今年已经有十年时间,从2010年开始,到2016年服务人次累计四千人,目标服务对象是中国的重症临终老人。在中国有四千万人,如果按照他们的速度来服务,可能需要一万年才能服务到所有人。我们经常说爱你一万年,但没有人能够等你一万年,那怎么办呢?所以他们想办法,怎么能够更快地扩展他们的服务对象,能够服务更多人,所以他们开始各种尝试,跟别的机构合作,让别的机构复制他们的项目,推动规模化。

最开始的时候,从他自己这个机构做,花了五年时间才把服务扩展到两个城市。后来走规模化道路之后,从2个城市到64个城市只花了两年时间,通过跟各种公益组织合作,2018年的时候说他们可以服务4万人次/年。但即便按这种速度服务,四千万人也需要一千年,他们就想怎么更加有效地服务更多老人?答案是——通过影响力规模化,2019年已经能够让他的服务覆盖24个省份,有143家落地的合作伙伴(主要是公益组织),公共服务人次10.3万人次。

从今年开始他们发现这样还是不够,就想到底有哪些人接触这些重症老人,他们发现有很多养老机构、有家政公司、有医院,这些机构在日常接触老人,所以把合作对象从公益组织扩展到养老机构、家庭公司或者家政行业协会,这样能够更加缩短帮助所有重症老人的所用时间。这是走影响力规模化的道路,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还有一个项目案例很多公益同行也知道,是做教育领域的“新一千零一夜”,机构叫歌路营,是给农村寄宿制小学里的孩子做睡前故事,睡觉之前播放精心挑选过的故事,有利于这些孩子的心理成长。

走影响力规模化道路后,2020年已经覆盖了中国29个省,覆盖了区县达到了1032个,这占中国所有区县的1/3,有158个跟他合作复制的合作伙伴,覆盖学校主要以小学为主,与幼儿园、中学加在一起共有10450所,规模非常大,能够比较系统的、非常大规模地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里孩子的心理问题。

这是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公益组织总是追求规模化,要去走影响力规模化的原因,是我们的使命,是天然的要求,我们总会受到使命的召唤。

另外,需要清楚,影响力规模化并不等于组织规模化,这跟商业机构非常不一样。

商业机构讲到规模时,往往说做得越大,机构规模越大,公司人会越来越多,一个大公司几万名、十几万名员工,占市场非常大的份额等等。但在公益领域未必需要这样,比如十方缘、歌路营,服务了这么多人,覆盖了中国这么多省份和城市,但本身组织规模仍然很小。

为什么?这是走影响力规模化道路的一个特点,公益领域影响力规模化不等于组织规模化,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通过和其他组织合作,甚至可以通过开源的模式来做,从一个机构做变成跟很多机构一起做,就是从“我”做到“我们”做。在这里面,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服务更多的老百姓,服务更多的人,去覆盖更广的地域,为服务对象做出深度改变,从而更加系统、更加有效地大规模解决社会问题,达成我们的使命。这是影响力规模化,人们一讲到规模化往往会想到组织越变越大,其实对公益组织来说并不是这样。

第三个方面,做影响力规模化对公益行业里面各种不同的主体有什么样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效果?

第一是对于资助方而言,南都公益基金会是一个资助方,对我们这样的资助方来说有什么样的效果?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助的资金、资源达成效果。我们往往会看到很多时候针对同样的社会问题,不同地域组织在做重复的事情。其实已经有很好的项目模式在那里,但你不知道,你重新“吭哧吭哧”地研发,重复“造车轮”。如果我们学习一些很好的模式、跟这些具有好的模式的项目方合作就可以节省这方面的资源,这是对于资助方来说。

第二,对于公益组织、社会组织来说,不管是项目输出机构、还是复制别人项目机构来说,都可以提升你的能力。对于去学习别人的机构来说这个是非常明显的、很直截了当、很直观的。原来你不会设计一个特别特别好的项目,你去跟一个好的项目合作,合作过程中有方方面面的东西可以学到。

可以学到你所在议题领域里的专业知识,怎么样去执行这些项目,学到项目管理的东西,提高自己项目管理的能力,也能够提高自己机构的财务管理、机构管理方面的能力。对于输出你的公益项目机构来说,对你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原来由你自己做的时候,不管是五个项目点还是十个项目点做,现在一下有几十个上百个合作伙伴之后,你的触角就变得非常多,可以在全国很多地方开展这个项目,收到的反馈和信息是以前成倍数、成指数级的增长,这些反馈对你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可以帮助你更快地迭代你的项目、你的产品,让你的项目和产品能够适应更多地方。并且另一方面,可以锻炼你组织的不同能力,以前只会做项目执行和管理,现在要跟那么多伙伴合作,要拓展合作伙伴,有与伙伴合作的能力,这是不一样的能力。所以对双方来说都有好处。

第三,对于整个公益行业来说非常有益,会形成不同组织之间优势互补。有的特别会设计研发项目,有的执行力强,有的志愿者组织有大量人去执行项目,有资助型基金会选择资助项目,地方慈善会和地方基金会也可以选择有什么好项目到本地,落地来支持。所以可以实现不同组织之间的优势互补,这样的话,供需可以更加有效地匹配,进而推动公益组织之间的协同,这对整个公益行业来讲都非常好,有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

最后讲一下,谁应该听这门课?有四类人:

第一类人是公益组织从业者,如果有成形的公益项目,觉得这个项目执行有效,如果想进一步发展,组织的负责人和员工都可以听听《影响力规模化通识》课,了解这方面的基本知识。 

第二类是资助者,如果想关注资助效果、想关注系统性地解决社会问题,我建议也听一下,不管是基金会从业者还是CSR的负责人,会有所帮助。

第三类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政府相关部门经常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通过课程,可以了解规模化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利于引进好的项目到本地。

第四类是关注影响力规模化的、探寻系统性解决社会问题的研究机构、咨询机构、培训机构以及支持机构的从业者,这对今后从事相关业务会有帮助,特别是在提供相关培训、咨询、支持性服务的时候。所以我觉得这四类人都可以来听一下这门课。

我的介绍到这,谢谢。

 

学习方式

本课由中国好公益平台联合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网校制作,希望为更多社会组织在影响力规模化的探索上提供新的思考,为组织的影响力规模化未雨绸缪,从而高效和大规模地回应和缓解所面临的社会问题。

扫码或点击本链接 http://www.gywx.org/course/981 观看《影响力规模化通识》课程,并欢迎留言对课程提建议反馈。

微信添加公益网校小分队(gywx_cgpi)留言“影响力”,入本课程学习交流群。


中国好公益平台

中国好公益平台是一个开放共享的公益产品规模化平台。通过资金支持、资源链接、能力建设、品牌推广、经验分享等措施,促进优质公益产品的规模化,高效和大规模地解决社会问题。截至2020年3月,好公益平台累计签约优质公益产品68个,当前正在合作的有49个,涵盖教育、安全健康、环保、助老、特需人群关爱、性别平等、社区发展等多个领域,签约各省市地区枢纽合作基地41家。共有8607家次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事业单位和学校,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超过1600个区县的近50000个项目点落地开展这些优质公益项目,累计有6500余万人次直接受益,累计志愿者参与超过70万人次,平台产品累计汇集资金超过9.2亿元。

 

公益网校

公益网校(http://www.gywx.org/),由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打造的服务于职业公益人的在线学习平台。公益网校构建有以大众公益、公益职业和公益人文为主体的三大课程体系,致力于公益职场新人的职业技能提升,激发社会大众对公益的兴趣与热忱、向对社会创新有理想的⻘少年传播创新理念,向每位愿意投身公益事业的人提供系统、专业的公益知识和行动方略。让公益人更加专业,让公益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