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筹款基础通识

默认教学计划
(0人评价)
价格 ¥179.00
教学计划
承诺服务

筹款产品设计和包装:

筹款产品在国际不叫筹款产品,更多是方法/策略。

惠捐:捐后获得优惠券

所有的筹款产品都需要打底的筹款产品(基于项目本身)

公益项目不等于筹款产品

公益项目

筹款产品

筹款产品定位

项目层面 vs. 生活方式

思考:看贵机构的筹款产品属于哪种定位

不要为了取悦互联网平台捐赠人的认知去攒项目和产品,所以我们要根据社会问题本身的需求设计筹款产品,而不是本末倒置为了筹钱而设计

生活方式:满足捐赠人需求出发,可以脱离项目部门,基于为了给捐赠人更好的体验(视觉效果、服务),跟项目关联相对小一点

不要满足想象性的需求,避免筹款产品的理论逻辑,倾听志愿者(志愿者、长期捐赠人,找出他们真正愿意支持你的细节),某个画面、探访的时候孩子们的话,梳理项目对他们意味着什么,筹款理由,激发捐赠人的感性反应,需要通过倾听去获取,不是靠所谓拆分的套路/逻辑思考得出结论。

素材、亮点通过倾听获取,这个阶段去听支持者的声音。基于支持者的反馈再拆分,如果产品太复杂,很难跟人讲清楚,把宏大的项目做拆分,寻找切入点,一个厨房是5万,但是找到切入点-让孩子不吃到夹生饭,打动捐赠人情绪,成为筹款产品包装的切入点(让捐赠人简单清晰易懂容易)

切入点找到以后进行设计(捐赠如何使用,定价,投放渠道和支付方式),扶贫基金会面向企业端是做爱心厨房,更细的定价产品(如一碗白米饭-不要夹生饭),倒退,白米饭的价格(小额产品设计)切入点的产生-选择怎样的故事文案和图片去讲述筹款理由(拆分的意义-影响所有的设计)

真正能打动人的就是真实的细节,所以细节很重要。

定价:筹款定价不是最小单位最好。可能会影响筹款效率。

通过测试弥补外部视角的修正

版本对比:当一个捐赠人作为个体,描述宏大的社会问题,他会感到无能为力。

具体的人物形象,明确告诉捐赠人,捐赠能够带来怎样的改变,感受捐赠的意义和价值,捐赠的作用。(不要抛数字)

呈现有说服力的故事:关注个体而不是群体,不鼓励个案筹款,而是用个案故事带出群体性的困境,具体有血肉的呈现才能唤起感性反应。(避免形容词和排比句堆砌,真正动人的是真实的细节)在素材的收集上,到一线去,搜集大量真实细致的素材,用白描真实的细节打动人

您的捐赠能够为这个人带来怎样的改变,创建身份的联结(ta有能力改变世界),您的捐赠将被送到某个人手上,会如何改变。

客观的数据证实方法科学合理。

价值观的升华和共鸣-点睛之笔

最有说服力的故事是捐赠人和受益人说(采访的基本功)大量接触受益人和支持者

非常具体清晰的行动指引(具体说明)做什么动作,我们为什么值得相信,钱如何被使用,怎么得到反馈

免费午餐的例子(小姑娘给弟弟喂饭)

数据可视化(一眼看明白善款流向/改变)-避免大量文字堆砌,让捐赠人无法注意到你的存在

戏剧冲突-反转惊奇-引起捐赠人注意

满足了人物杂志封面的选图标准:画面中人物眼神和画外看图的人眼神有接触,面部特写,眼神接触,传达了信息,比较好的图片,抓住捐赠人的注意力

对比强烈,同一个地方,对比差异过于强烈,看到捐钱成效

好标题可遇不可求,可以避免的坑:大部分项目名称,筹款产品辨识度低(起名字的时候避免“爱”,项目品牌是否有标识度)

例:武侯十二时辰、一个鸡蛋的暴走

好的视频30秒钟就够了

越短的视频成本越高

卖惨有效,90后是最活跃最愿意捐的,80后是捐的最多的。目标市场:90后,捐赠有正能量的

积极向上的品牌形象。一直卖惨会导致伦理和情绪影响。

小朋友画廊(艺术和爱)、冰桶挑战(有趣、潮流)。1500万,来自于对艺术与爱的活动。

不仅仅是公益元素,你的善因本身并不是直接激发公益愿望的原因,需要搭配其他元素(美、有趣、体验好、成就捐赠人对自我的了解、成就捐赠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成就捐赠人-才是激发捐赠的核心要素)

传播5法则:

有的机构品牌非常好,但是筹款不足,因为没有在品牌中代入筹款的意识,以至于捐赠人觉得你已经很有钱,不需要我捐了(捐钱、捐人、捐资源、捐口碑)

需要训练特别会讲故事的人(不管是负责人、志愿者等)出席任何可能带来筹款资源场合,训练这个人,在讲完套路故事之后,加上筹资号召,呼吁捐赠,给到机构支持,要么是关注机构的公众号,要么直接现场二维码号召大家捐钱。每当提出支持,一定要具体明确支持(要人、要钱还是要什么)泛泛而谈是没有用的,一定要明确的说出来。获得了支持之后,以捐赠人需求为中心,获得了支持以后,一定要以捐赠人的需求为中心,了解捐赠人的想法,成就ta,通过认同、激励、回报机制,让捐赠人更愿意跟机构保持联系。从而愿意反复支持你。

过程中需要专人,来负责跟机构进行友好高效的互动。大型活动中,不要忘记设置志愿者专门负责客服、接电话、保证有一个人以友好的态度和捐赠人沟通。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