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国际公益学院国际慈善管理EMP2020年春季班开学典礼暨同心抗疫·专业筑善论坛在深圳举行。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22个城市的45名新生参加开学典礼,这是国际公益学院在深圳举行的第九次开学典礼,也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社会组织在实践与思考中掀起如何应对疫情常态化的新篇章。

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教授马蔚华在开学典礼致辞中表示,国际公益学院作为中国首家注册的国际公益学院,设立国际慈善管理EMP课程,是瞄准社会组织与公益慈善行业的痛点。以解决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难题为目标,布局未来几十年人才队伍和行业建设。公益的转型和变革任重道远,学院要为中国8000个以上基金会提供人才,也要推动更多企业家加入公益队伍,让他们了解历史、认识当今,有更大的社会担当,学会用商业模式、金融工具来解决社会问题,推动商业向善、资本向善,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公益培养人才,是时代赋予国际公益学院的重大使命。

以下为马蔚华主席演讲节选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和全体同学,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是第九次参加国际公益学院的开学典礼,但是,这一次典礼不同于往常,我们是在7月流火的岁月举办春季的开学典礼,这就是一个不寻常。在百年不遇的疫情中,我们有45名EMP的学生选择了加入学院学习公益,我觉得这令人非常的感动。

国际公益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工在疫情不断反复的情况下,克服困难,牢记董事会的要求,“招生不减、课程不少、质量提升”,应该说大家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完成了今年的招生任务,使我们EMP的学生累计达到600多名。我看了,这批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来自于工商和公益等各个领域。在这里,我也代表学院的董事会,也代表我们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工和师生,向我们的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也向我们这次为招生付出努力和付出辛勤汗水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诚挚的感谢!

虽然这场蔓延全球的公共卫生事件危机还在继续,但是人们在深刻的思考,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什么叫公益?公益就是人类共同的福祉和利益,公益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公益就是解决威胁我们的福祉和利益的这些社会问题。所以,能否面对人类面临的诸多挑战,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推动可持续发展。这应该是我们面对的最大的公益。

公益不仅仅是扶贫济穷,不仅仅是治理污染……仅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是不够的,仅靠乐施好善的慈善义举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放眼世界。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出发,我们一定要和全世界的人倾尽全力,靠创新突破应对人类从未有的挑战。我们今天的公益事业和以前传统的慈善有很大的不同,今天的公益事业面临一系列的创新课题。如何进一步弘扬中华慈善文化和这些优良传统?应该让传统慈善通过变革、通过创新发挥更大的效应。如何让更多企业家在社会的舞台上施展才华,真诚的回报社会,切实地履行社会责任。大家注意到,近日习主席和企业家讲话,讲到企业家精神,其中讲到第五条就是社会责任感。

如何让商业与公益结合,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模式,如何推动新的商业文明和可持续发展,这些理论和实践的新问题,都需要我们创新思维,开拓进取。也就是说,慈善的视野要更广,我们面临着很多挑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思索,必须创新,必须突破,这是我们公益学院面临的大形势,这就是我们公益学院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的课题。

创新需要人才,我觉得这也是今天整个社会和整个公益界的共识。面对今天的诸多挑战,公益更需要人才。由此,我们不得不佩服我们这个学院的五位捐助人的远见卓识。2014年的冬天,在纽约的一个午餐会上,我的老朋友瑞·达利欧跟我说要捐一笔钱,而且要不断捐给中国,支持中国的慈善事业。当时我作为壹基金的理事长,很自然的说,你把钱捐给我们壹基金吧。瑞·达利欧说,不能,我要捐给中国做慈善教育,培养公益人才,这要比捐给一个慈善机构有意义的多。今天,我们深刻的理解这位美国慈善家的情怀和战略眼光。后来,他和比尔·盖茨一块,包括中国的慈善家、企业家,一起创建了国际公益学院。

国际公益学院的宗旨,是为快速发展极致转型的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培养人才,不仅是公益慈善的高管,而且要培养榜样慈善家和引领中国慈善变革创新的慈善领袖,这是我们学院的初心和使命。

过去五年,在深圳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院董事会和管理层以及我们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我们创造了中国公益教育的新开篇。五年来培养EMP,算上今天的45位,达到622位。我们慈善领袖已经达到75位。今年开的博士班已经有21人入学。如果算是各类课程和认证课程,我们学校的学生超过3300人。如果加上网校,我们可以突破10万人。当然,和我刚才说的世界公益、中国公益的宏大事业对人才的需求比,还是远远不够。公益的转型和变革任重道远,我们要为中国8000个以上公益机构提供人才,也推动更多企业家加入公益队伍,让他们了解历史、认识当今,有更大的社会担当,学会用商业模式、金融工具来解决社会问题,推动商业向善、资本向善,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公益培养人才,这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赋予国际公益学院的重大使命。

优秀的人才,需要在公益变革的大潮中培养。学院必须适应现实的需求,创新自己的教学体系和知识体系。过去五年,学院做了很多探索,初步搭建起从公益慈善管理到公益金融相结合的新公益课程,推出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力投资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等众多课程,注意理论实践结合。我也参与了五年的教学和实践活动,深刻体会到这是公益学院和其他所有学校不同的地方,也就是学习与行动同时兑现。

我们一位新的同学在申请来国际公益学院读书的时候激情满怀的说:“选择EMP是希望能在学习中遇到一个未知的自己,毕竟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今天的公益,需要更广阔的视野,更科学的知识格局,更先进的理论指引和更鲜活的创新实践,公益学院将为你提供你想要的一切,所以你的选择没有错。

EMP的学习,既有沉淀深厚的理论系统,又有跨不同领域的实践经验,既有宏观的政策布局,又有微观具体策略,既有学科教育的严谨,又有面向社会的创新。今天,我由衷的感谢选择EMP的45名同学,在这个不一般的时候你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你们就是不一般的同学。你们不一般的选择,一定使你们成为将来公益战线不一般的人才。

作为董事会主席,我在开学典礼的时候给我们的同学提三点期望:

第一,行善有道。情怀和追求引领你们进入慈善这个大门,这是你们做公益慈善的原动力。知识和本领是公益创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可以让你在公益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希望同学们来到公益学院学习,努力练就公益创新发展的本领,让我们的慈善事业向着更伟大、更长远的目标前进。心中要有道,这个“道”就是对公益的追求。

第二,知行结合。希望我们每个同学应该用公益实践的积累,能够与公益学院传授的百年公益的历史传承、国内外最新的公益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学习与行动的融合,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从而能够指导我们的公益行动和实践,在学习中思考,并且探索中国公益改革与发展的未来。什么意思?就是知行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我们一边学习一边探索,一边创新一边行动。

第三,创新求变。公益学院是在深圳,深圳是创新的代名词,所以希望我们公益学院能够成为深圳公益创新的一张名片。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希望我们的同学不拘一格,认真研究我们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和诸多矛盾挑战。解决这些问题,应对这些挑战,没有什么已有的经验和成功的套路,就得靠我们去创新。我们能把公益理念、商业模式与金融工具结合起来,解决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一种模式下,我们有许多的创新题目可以探讨。所以,希望我们从现象到本质,从思维到实践,从不断变化的需求中寻求解决之道,用公益的创想改变世界。我们的征程不在于走得多远、多快,而是在别人没有走过的荒原上,走出一条中国公益创新探索之路。

再次祝贺EMP2020春季班的同学,你们开启了公益学习新的篇章,你们是一个特殊时期入学的,希望你们学习成绩不一般!祝你们学有所成,学有所为!祝我们今天的开学典礼和论坛取得圆满成功!